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眼的睫状体参数改变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2020)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眼睫状体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10月在宁夏眼科医院就诊的APAC单眼发作的患者55例55眼作为APAC发作眼组,对侧眼作为APAC对侧眼组,并收集同期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正常人55人55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A型超声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并比较各组眼部生物学参数及睫状体参数,其中生物学参数包括眼轴长度(AL)、晶状体厚度(LT)、中央前房深度(ACD)、瞳孔直径(PD)、前房宽度(ACW)和晶状体拱高(LV);睫状体参数包括最大睫状体厚度(CBTmax)、巩膜突睫状体厚度(CBT 0)、距巩膜突1 000 μm处睫状体厚度(CBT 1000)、前端睫状体厚度(APCB)、小梁-睫状体角度(TCA),并分析入组研究对象睫状体参数与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与APAC对侧眼组相比,APAC发作眼组ACD较浅,PD较大,LT较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805、3.490、2.624,均 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AC对侧眼组AL较短,ACD较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828、-6.947,均 P<0.001)。APAC发作眼组、APAC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CBTmax均值分别为(0.907±0.106)、(0.960±0.098)和(1.020±0.108)mm;TCA均值分别为(48.99±11.48)°、(51.32±10.87)°和(81.94±12.45)°。与APAC对侧眼组相比,APAC发作眼组平均CBTmax、CBT 0、CBT 1000和TCA均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354、-3.517、-3.407、-0.753,均 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AC对侧眼组平均CBTmax、CBT 0、CBT 1000、TCA均较小,APCB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040、-3.132、-6.005、-13.509、16.795,均 P<0.05)。入组研究对象生物测量参数与睫状体测量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L与CBT 1000、TCA均呈正相关( r=0.335, P=0.012; r=0.380, P=0.004),眼压与CBTmax呈负相关( r=-0.289, P=0.032)。 结论:与正常眼相比,APAC发作眼及其对侧眼睫状体较薄且向前旋转,并且这种解剖上的改变与短眼轴及高眼压相关。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