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成人中重度拥挤拔牙病例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Journal of Clinical Stomatology(2020)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拔牙病例中正畸标准指数(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治疗时长、复诊次数、复诊间隔和重启次数等关键指标.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结束的隐形拔牙病例14例作为隐形组,抽取同时期、同地点结束的固定矫治拔牙病例14例作为固定组,对比分析两组PAR指数、治疗时长、复诊次数、复诊间隔和重启次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PAR总分值及加权PAR总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上颌前、后牙段错位,下颌前、后牙段错位,颊侧咬合关系、覆盖、覆和中线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加权总分差、加权总分差减小百分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固定组相比,隐形组治疗时长(27.16±4.99)个月和复诊次数(15.74±3.14)次,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诊间隔(2.07±1.16)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隐形组重启(2.21±0.98)次.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减数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在适应症选择合理、临床控制得当的前提下,可以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与固定矫治相比,隐形拔牙的治疗周期并未显著延长,却可拥有更长的复诊间隔和相对更少的复诊次数.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