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指标诊断发热待查感染性疾病的价值

Medic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2020)

引用 2|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炎性指标在确诊感染性疾病的发热待查(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患者中的变化,为鉴别感染性疾病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6-01至2018-0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FUO入院,确诊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结核感染、布氏杆菌病、细菌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等)和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一般状况、发热持续时间,以及患者入院首次检测的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等指标水平.结果 共收集FUO患者300例,其中确诊感染性疾病患者64例(21.3%).64例中,病毒感染13例,细菌感染39例(结核感染11例,布氏杆菌病6例,细菌性心内膜炎12例,肺部或泌尿道感染10例),真菌感染12例.ESR水平在细菌感染[(62.6±33.3)mm/h]与真菌感染[(26.6±32.0)mm/h]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CRP在病毒感染[(32.1±31.7)mg/L]与细菌感染[(54.8±43.0)mg/L]、细菌感染[(54.8±43.0)mg/L]与真菌感染[(17.2±20.2)mg/L]患者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WBC和PCT水平在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及真菌感染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细菌感染疾病患者中,WBC、ESR、CRP及PCT等均无统计学差异.通过ROC曲线计算,CRP在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灵敏度为77.1%,阈值为84.5mg/L;ESR在鉴别细菌感染及真菌的灵敏度为84.4%,阈值为45 mm/h.结论 CRP与ESR水平在FUO患者鉴别不同感染具有一定临床意义,WBC水平意义不大,PCT水平需谨慎解读.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