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致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

wf(2016)

引用 0|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1病例介绍患者,女,44岁,2013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需医疗与健康管理中心健康检查发现右下肺58 mm×44 mm 团片状影,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为肺黏膜相关淋巴瘤(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IA 期,2014年1—4月行6个疗程 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并在第三个疗程结束后口服沙利度胺,化疗期间曾出现骨髓抑制,中性分叶粒细胞计数最低为0.78×109·L-1,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300μg 皮下注射,经治疗中性粒细胞逐渐上升至正常范围。2014年5月7日复查胸部 CT,原右肺下叶外基底段病灶较前明显缩小,考虑淋巴瘤完全缓解,转入利妥昔单抗+沙利度胺巩固维持治疗,计划利妥昔单抗每3个月注射一次,疗程2年,沙利度胺150 mg,qd,疗程半年。2014年7月16日进行第一次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给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为1.31×109·L-1,给予利妥昔单抗(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0 mg /50 mL,批号:SH0086,100 mg · mL-1,批号:SH0081)600 mg,静脉滴注,过程顺利。3个月后NEUT 0.43×109·L-1,患者第一个疗程后3个月以来无发热、咳嗽、咯痰等感染症状,皮下注射 G-CSF 300μg;第二天 NEUT 0.69×109·L-1。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会诊后认为患者粒细胞减少但无临床症状,按计划进行利妥昔单抗600 mg,静脉滴注,注射过程顺利。一周后 NEUT 0.99×109·L-1,2周后 NEUT 5.35×109·L-1,恢复正常。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不适,继续口服沙利度胺150 mg,qd,拟3个月后进行下一疗程利妥昔单抗巩固维持治疗。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