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诊治研究

World Clinical Drugs(2019)

Cited 1|Views5
No score
Abstract
目的 通过归纳和分析临床资料,探索早产儿不同类型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疗效差异,为临床有效防治早产儿深部真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6至2018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75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早产儿相关资料,分析不同类型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实验检测结果和疗效转归差异.结果 75例患儿根据感染真菌类型分布特征分为近平滑念珠菌感染(近平滑组)组49例,非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组(非近平滑组)26例,包括白色念珠菌9例、光滑念珠菌5例、胶红酵母菌4例、热带念珠菌3例、季也蒙假丝酵母菌2例、克柔假丝酵母菌2例、罗伦特隐球酵母菌1例.近平滑组的前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使用率明显高于非近平滑组(P=0.001);而外科手术史(P=0.02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P=0.032),住院时间>30 d(P=0.003),C反应蛋白升高(P=0.013)等,非近平滑组均高于近平滑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近平滑组对于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均明显高于非近平滑组;临床疗效显示,近平滑组和非近平滑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9%和69.23%(P=0.025),提示近平滑组总体临床转归优于非近平滑组.结论 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类型中,近平滑念珠菌与非近平滑念珠菌感染在主要危险因素、药物疗效和预后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可为临床有效防治与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More
AI Read Science
Must-Reading Tree
Example
Generate MRT to find the research sequence of this paper
Chat Paper
Summary is being generated by the instructions you 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