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Chrome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World Notes on Antibiotics(2020)

引用 2|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艾滋病(AIDS)合并血流感染(BSI)患者病原菌分布,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2013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AIDS合并BS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30d内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特征性曲线(ROC)对其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83例AIDS合并BSI患者共检出致病菌83株,以隐球菌(31株,37.3%)、马尔尼菲篮状菌(26株,31.3%)、大肠埃希菌(10株,12.0%)、肺炎克雷伯菌(6株,7.2%)为主.死亡组41例,生存组4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原菌分布比较无差异性;死亡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D4+T细胞计数、白蛋白低于生存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肝功能不全率及肾功能不全率高于生存组;Logistic回归发现血小板减少(OR=8.327,95%CI: 1.641~42.249,P=0.011)、白蛋白降低(OR=31.546,95%CI: 5.165~192.669,P=0.000)是患者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判断预后的ROC曲线的AUC为0.904,当白蛋白低于29.05g/L时提示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70.7%.结论 AIDS合并BSI患者病原菌以真菌为主,预后差,白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