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毒抗炎成分研究概况

Journal of Snake(2014)

Cited 1|Views11
No score
Abstract
蛇毒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学资源,是由蛇毒腺分泌的混合物,主要用于防卫和消化捕获的食物。蛇毒具有特殊的腥味,弱酸,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属于生物毒素。主要含神经毒素、心脏毒素、蛇毒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等,不同蛇种分泌的蛇毒成分也有所差异。蛇毒含水量在70%左右,每100 ml毒汁中可得干毒20~29 g。蛇毒的干物质中90%以上是蛋白质,是其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眼镜蛇及其毒性成分可通经络,祛风湿,并具有强身健体之功效[1]。西汉《神农本草经》和唐代《本草拾遗》中记载了蛇的药用功能,认为其可祛风燥湿、通络活血,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等病症。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蕲蛇传》中描述了蕲蛇干可以治风湿痛、半身不遂、麻风等疾病。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开始应用蛇毒来缓解恶性肿瘤疼痛、神经痛和关节痛,随后出现一系列关于蛇毒有类似吗啡样镇痛作用的报道。苏州大学阮长耿院士早在1979年就对蛇毒在血液凝固与纤溶系统作过论述[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蛇毒的一些有效成分被相继提取并应用于临床,除了镇痛作用外,在抗风湿、抗肿瘤以及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本文主要从蛇毒中的单体和眼镜蛇蛇毒粗毒两方面阐述抗炎方面的研究进展。
More
AI Read Science
Must-Reading Tree
Example
Generate MRT to find the research sequence of this paper
Chat Paper
Summary is being generated by the instructions you 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