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住院状态的心力衰竭患者综合管理模式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研究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9)

引用 1|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背景 心力衰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尽管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和手段不断发展,但目前预后并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缺乏院外的准确监测和正规随访.目的 建立基于心力衰竭患者非住院状态的综合管理模式,并评估该模式在心力衰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4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管理组和综合管理组,每组100例.常规管理组患者接受目前临床常规的随诊和治疗.综合管理组患者居家状态下每日自行记录心率、血压、体质量、水肿程度、气促喘憋症状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根据监测指标调整和制定治疗方案.随访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全因住院率、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不良事件发生率、首次住院距入组时间、住院天数、心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分析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影响因素.结果 完成随访心力衰竭患者171例,其中常规管理组患者87例,综合管理组患者8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率、心力衰竭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管理组全因住院率、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常规管理组,首次住院距入组时间长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水平,第3、6、9个月随访时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6、9个月随访时综合管理组中位BNP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综合管理组患者日常生活评分、医疗支出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变化、有无气促喘憋症状为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于非住院状态的心力衰竭患者综合管理模式可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体质量变化和气促喘憋症状与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有关.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