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表面活性蛋白D的动态变化研究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5)

引用 1|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了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D( SP-D)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3年12月入住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ARDS患者79例。根据患者28 d内存活情况,将79例患者分为存活组56例和死亡组23例。另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20例,作为对照组。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分别于诊断后24 h内(D1)、第3天(D2)、第5天(D3)及第7天(D4)采取静脉血和BALF各2 ml;对照组成年人在体检日采取静脉血和BALF各2 ml。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和BALF中的SP-D水平。结果(1)3组不同时间点血清中SP-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总=73.26,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组间=197.01,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68.29,P﹤0.05)。(2)3组不同时间点BALF中SP-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总=98.71,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376.91,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125.08,P﹤0.05)。结论 ARDS患者血清中SP-D水平从第5天开始较对照组上升,且死亡组较存活组上升高;存活组水平在第7天下降,死亡组持续上升。ARDS患者BALF中SP-D水平在诊断初期即高于对照组;第5天时存活组水平降低,死亡组继续上升;第7天时死亡组有所下降。血清和BALF中SP-D水平的动态变化对ARDS患者的临床诊疗和预后判定有指导意义。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