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Chrome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粒缺期感染患儿降钙素原及炎性因子的水平变化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2020)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粒缺期)感染患儿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相关的意义.方法 选择收治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135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开始化疗前(T1)、化疗后3 d(T2)、粒缺期感染后第1天(T3)、抗感染治疗后第7天(T4)、化疗后缓解期(T5)5个时间点均抽取患儿的血液标本,分析不同时间点的血清PCT、CRP、IL-6、TNF-α浓度变化.结果 共有56例患儿发生感染.在T3时间点,未感染组患儿的血清PCT、CRP、IL-6、TNF-α浓度均未变化,感染组患儿的血清PCT、CRP、IL-6、TNF-α浓度均增加(t=-25.139、-29.527、-45.626、-31.356,P<0.05).感染组患儿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清PCT、CRP、IL-6、TNF-α浓度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268、27.781、30.005、34.517,P<0.05),均为T3的数值最高.T3时间点血清PCT、CRP、IL-6、TNF-α浓度对于患儿是否发生感染进行诊断,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98(ng/mL)、17.53(mg/L)、15.48(pg/mL)、16.69(pg/mL),约登指数分别为50.63%、41.93%、45.89%、42.86%.结论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的患儿出现感染的风险较高,血清PCT、CRP、IL-6、TNF-α浓度变化对于这种感染具有较为良好的判定价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推断.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