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并OSAS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及稳心颗粒的干预作用

Hebei Medical Journal(2019)

引用 5|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并探讨稳心颗粒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OSA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0例.2组均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试验组加用稳心颗粒,共治疗90 d.治疗前及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左心功能、AHI,计算室性心律失常评分,并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HRV各参数.结果血清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评分成正相关(P<0.05),而ET-1水平与之不相关(P>0.05).治疗后,2组左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室性心律失常评分及血清IL-17、TNF-α、hs-CRP、An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室性心律失常评分、IL-17、TNF-α、AngⅡ以试验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2组ET-1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HRV参数RMSSD、PNN50%均明显上升(P<0.05),以试验组上升更为显著(P<0.05),HRV参数SDNN、SDAN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L-17、TNF-α、hs-CRP、AngⅡ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稳心颗粒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机制与降低血清IL-17、TNF-α、Ang Ⅱ水平,改善迷走神经张力有关.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