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结构正常患者右心室调节束起搏标测的临床电生理特征及意义

China Medicine(2020)

引用 0|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起搏标测应用于调节束及其邻近结构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心室结构正常的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心脏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和在心腔内超声引导下构建右心室及其乳头肌以及调节束模型,并在其引导下对三尖瓣环后侧壁、前乳头肌、调节束(前乳头肌插入点、体部、间隔侧插入点)和间隔室壁等部位行起搏标测并分析.结果 调节束体部和前乳头肌侧插入点表现为类似的起搏形态,12/12导联形态一致者10例,11/12导联形态一致者1例.前乳头肌起搏与调节束体部一致者6例,下壁导联降支无切迹者4例;三尖瓣环后侧壁起搏形态和调节束明显不同,表现QRS波宽于、类本位曲折时间长于、MDI大于调节束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61±18)ms比(133±17)ms、(82±14)ms比(49±6)ms、(0.51±0.07)比(0.37±0.06),均P<0.001].调节束间隔侧插入点与体部起搏形态一致者7例(12/12导联一致者4例,11/12导联一致者3例),但与间隔室壁形态一致者仅2例.结论 起搏标测有助于鉴别调节束与邻近结构起源,但应用于调节束上的具体定位时价值有限.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