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China Medicine(2018)

引用 3|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AL感染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260例AL化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构成比,对导致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60例化疗患者中发生血流感染33例,感染发生率12.7%;共分离出病原菌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株(占25.0%),革兰阴性菌26株(占72.2%),真菌1株(占2.8%);革兰阳性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11.1%(4/36),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0.6%(11/36).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天数、化疗阶段、合并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与血流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β值=1.388,比值比=4.005,P=0.038)和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d(β值=1.752,比值比=5.769,P<0.001)是AL患者化疗后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AL患者化疗后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的发生与合并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治疗时需加强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早干预,严密监控并预防感染的发生.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