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毒牙蛇类毒素研究进展

Medical Journal of National Defending Forces in Southwest China(2014)

引用 1|浏览39
暂无评分
摘要
全世界共有蛇类3000多种,600余种是有毒蛇。毒性较强的毒蛇主要集中在眼镜蛇科( Elapidae )和蝰蛇科( Viperidae),它们有管状或沟状的前毒牙。除此之外,游蛇科( Colubridae)的后毒牙蛇类因频现伤人引起严重中毒事件,而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游蛇科蛇种数量最多,有1700余种,分布范围广,有陆栖、树栖和水栖。其中大部分是无毒蛇,小部分有毒蛇的毒腺又不同于传统毒蛇,为杜氏腺(Duvernoy's gland),位于蛇头部上颌后方。另外某些蛇种颈背部还有颈背腺( nuchal gland ),里面的毒素来自于捕食的蟾蜍、蜥蜴等动物的毒液[1-2]。游蛇科中也有剧毒蛇,如非洲树蛇( Dispholidus typus)具有很长的后毒牙,被它咬伤后会引起出血并致死;非洲藤蛇( Thelotornis kirtlandi capensis )栖息在灌木丛中或树上,也能咬人致死。李金荣等[3]之前对国内后毒牙蛇的生理解剖、毒性实验及临床案例进行了综述,本文将综述重点放在后毒牙蛇类毒液成分上。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