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焦虑、抑郁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血浆B型利钠肽的影响

Chinese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of Medicine(2014)

引用 1|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抗焦虑、抑郁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1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劳拉西泮,伴抑郁者加用氟西汀,并且给予心理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分,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记录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次数等.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躯体化、人际关系障碍以及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情绪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心率及左心室舒张早期与晚期速度峰值比值明显下降[(71.0±10.9)次/min比(82.5±12.4)、(77.3±10.1)次/min;1.26±0.28比1.38±0.21、1.31±0.33],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50.9±6.9)%比(39.2±7.4)%、(43.4±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血浆BN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于治疗5d时即有明显降低,于治疗14d后变化趋于平缓.两组治疗5,7,10d时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住院次数、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6.0±1.4)d/次比(10.0±2.1)d/次,(1.6±0.5)次/年比(3.2±0.8)次/年,0比9.8%(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焦虑、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