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腐酸菌肥与常规肥料配比对西北旱作区马铃薯根系形态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Soil and Crop(2019)

引用 2|浏览13
暂无评分
摘要
为减少肥料用量,同时筛选适合于西北旱作区马铃薯生产绿色增效肥料,本试验以马铃薯品种'陇薯6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常规复合肥1200 kg·hm-2(T1)、T1+420 kg·hm-2黄腐酸菌肥(T2)、70%T1+420 kg·hm-2黄腐酸菌肥(T3)、70%T1+300 kg·hm-2黄腐酸菌肥(T4)和不施肥5种施肥处理,探讨了黄腐酸菌肥对马铃薯根系形态、 干物质、 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常规肥料与黄腐酸菌肥的合理配施能够增强马铃薯的植株长势,改善土壤酶活性,减轻连作带来的病菌侵害程度.T3处理下马铃薯根系各指标表现最好,维持根系活力,且与对照CK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T3、T2与T1、T4及CK处理在70 d后马铃薯植株增长幅度较大,其中,在110 d,T3处理下地下部干物质比T1处理增长了77.2% ~96.7%,比CK处理增长220% ~273%.不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为T3>T2>T4>T1>CK.在T3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 蔗糖酶活性和脱氢酶活性均保持较高的稳定性.T1与T4处理下的各项指标值均高于对照处理CK,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合各指标表现情况,本研究推荐复合肥与黄腐酸微生物菌剂配施作为底肥的最佳用量为撒可富复合肥840 kg·hm-2+黄腐酸菌肥(有机质≥45%)420 kg·hm-2.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