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196耐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及耐病机理初探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2019)

引用 1|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郑196是从黄淮海大豆产区选育的优良大豆品种.该品种在SCN2病圃中鼓粒情况良好;2017年,郑196在黄淮海9个试点的产量与在SCN2病圃中产量相比较,差异不显著,说明该品种具有耐SCN病的特性;利用荧光定量PCR,进一步分析来自Rhg1/Rhg4位点的4个SCN-抗性基因(Glyma18g02580,Glyma18g02590,Glyma18g02610,SHMT)在郑196及其他不同抗性水平大豆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受到SCN2侵染的0~25 d,4个SCN-抗性基因在抗病材料中的表达量均持续提升;在受到SCN2侵染的10 d/15 d,这4个SCN-抗性基因在郑196及感病材料中表达量达到最高点,之后表达量下降,该结果表明,郑196的耐SCN病机理不同于SCN抗性基因在抗病材料中的抗病机理,其耐病性不是由SCN抗性基因单独调控的,有可能存在其特有的耐病通路或是由抗性基因与耐病基因共同调控其耐病机制.本研究可对抗SCN种质资源创新和抵御SCN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