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秧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生理机制Ⅲ.秧苗地面水平向上的分布格局及其生态生理效应

ACTA AGRONOMICA SINICA(2001)

引用 2|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抛秧稻无株行距规格, 因而秧苗在田间水平向上的分布明显有别于手插稻, 这是两种稻作方式原初的、根本性的分异点之一. 研究表明, 抛秧稻秧苗水平向上的分布总体虽呈均匀随机型, 但按Dirichlet棋盘形嵌图方法得到的具体各穴所占的凸多边形形状、面积各异, 整体与局部呈分形特征, 这种分布格局直接影响植株的空间分布, 强化了个、群体的不整齐性, 加上垂直方向上产生的植株生育效应, 使冠层错落, 冠层小气候温、光、湿、风等有所改善. 在水平分布上的随机性, 局部产生了大小不等无苗空档, 空档周围的植株生长有一定的调节补偿作用, 只要空档见方面积小于1000 cm2对群体产量不会产生影响.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