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雉科鸟类跨属杂交及其亲本物种的鉴定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2020)

Cited 0|Views6
No score
Abstract
动物园的混群饲养和展览模式导致鸟类跨种甚至跨属杂交频繁发生,明确杂交个体的亲本物种与其繁殖管理密切相关.2019年重庆动物园发现1只自然交配产生的雉科鸟类杂交个体,从其形态特征上初步推测亲本可能为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蓝孔雀(Pavo cristatus)或贵妃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本研究以此样本为例,建立了一套鉴定流程.首先,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了杂交个体的性别为雄性;然后,比较了该个体与3个疑似亲本物种雄性群体的8项形态学指标的欧氏距离,经过聚类分析判定其亲本为环颈雉和贵妃鸡.其次,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序列,计算该个体与3个疑似亲本物种的K2P遗传距离,构建NJ系统树显示该个体的母本为环颈雉.然后进一步利用15个微卫星位点,基于Nei氏遗传距离构建NJ树,发现该杂交个体与贵妃鸡遗传距离最近(0.166),与蓝孔雀的距离较远(0.535),判定其父本为贵妃鸡.以上研究为杂交个体亲本物种的鉴定提供两套可行的方案,形态学方案简单、低成本,但无法进一步区分父本和母本,且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动物应激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可通过非损伤性采样避免应激,结果准确可靠,但成本较高,且受到微卫星标记的位点资源和种间通用性的限制.管理实践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或联合使用.
More
AI Read Science
Must-Reading Tree
Example
Generate MRT to find the research sequence of this paper
Chat Paper
Summary is being generated by the instructions you 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