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鳞毛蕨DfTCP的生物信息学及其表达模式分析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Sinica(2020)

引用 1|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为探究香鳞毛蕨DfTCP基因应答外源激素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机制,以香鳞毛蕨幼苗为材料,在外源激素(SA、ABA、MeJA和Eth)、盐(200 mmol/L NaCl)、干旱(20%PEG)、高温(42℃)及低温(4℃)处理下,分别于0,0.5,1,3,6,12,24,48 h取样,对DfTCP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DfTCP基因CDS全长1431 bp,编码477个氨基酸,含有一个保守的bHLH结构域,定位于细胞外;DfTCP蛋白二级结构为mixed型;香鳞毛蕨不同组织中DfTCP的相对表达量为叶柄>叶>根;外源激素SA处理下,香鳞毛蕨叶片中DfTCP的相对表达量表现为"升-降-升-降"的趋势,在0.5,12 h达到峰值,极显著高于对照;ABA处理下,DfTCP的相对表达量整体上调且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仅0.5 h香鳞毛蕨叶片中DfTCP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MeJA和Eth处理后,香鳞毛蕨叶片中DfTCP的相对表达量均随处理时间的增长表现为"降-升-降"的趋势,分别在6,1 h达到峰值且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在PEG和NaCl条件下处理,香鳞毛蕨叶片中DfTCP的相对表达量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降-升-降"的变化规律,分别在6,12 h达到峰值且极显著高于对照;不同温度处理时,香鳞毛蕨叶片中DfTCP的相对表达量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高温和低温分别在0.5,3 h达到峰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综上,香鳞毛蕨叶片中DfTCP对不同外源激素响应的模式不同,且DfTCP在不同时间点响应不同的非生物胁迫,表明DfTCP在香鳞毛蕨抗逆方面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