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大豆浅棕茸毛色基因Td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0)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大豆的茸毛色由T和Td两个基因控制.在显性T位点下,Td和td分别形成棕色和浅棕色茸毛表型.影响茸毛色形成的黄酮化合物由黄酮合成酶基因FNS II-1和FNS II-2催化合成.本研究旨在定位并克隆Td基因.遗传连锁分析结果表明Td基因由单个基因控制,定位于3号染色体上.基因组的序列比对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td位点在R2R3-MYB转录因子(Glyma.03G258700)编码区均存在突变,导致翻译提前终止.与野生型Harosoy-T相比,基因Glyma.03G258700,FNS II-1和FNS II-2在Clark-td茸毛中的表达水平极低.基因FNS II-1和FNS II-2启动子区均包含与MYB蛋白结合的顺式调控元件.这些结果表明,野生型Glyma.03G258700可能与FNS II基因的启动子结合,正调控其表达,提高黄酮含量,形成棕色茸毛.相反,突变型的Glyma.03G258700不能与FNS II基因的启动子结合,黄酮含量降低,形成浅棕茸毛.因此,推测T d位点的基因为Glyma.03G258700,编码一个R2R3型MYB转录因子.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