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脑氧饱和度的关系

Shanghai Medical Journal(2016)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基于脑氧饱和度(SctO2)监测,比较不同全身麻醉维持方式对神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早期 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索SctO2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间的关系.方法 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的基底动脉狭窄男性患者40例,根据麻醉维持期使用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入丙泊酚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组(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术中连续监测患者的SctO2和生命体征.分别于术前1d(基础值)、术后6h、术后24 h,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将MMSE评分较基础值下降>2分定义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MMSE1和△MMSE2分别表示术后6和24 h患者MMSE评分的变化.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术中发生体动、术后躁动的患者例数,以及患者的苏醒质量.采用线性相关性分析检验△MMSE1与SctO2相对下降最大值和POCD患者相应SctO2水平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间患者的年龄、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构成、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丙泊酚组的去氧肾上腺素和阿托品使用剂量均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值均<0.05).丙泊酚组麻醉苏醒期的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七氟烷组(P值均<0.05),SctO2下降相对最大值和术后6h的POCD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值均<0.05).两组间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和术后24 h POCD的发生率,围术期平均和最低SctO2,以及在麻醉诱导期间各时间点的Sct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6h,两组中共8例(20%)发生POCD,其SctO2为55%~65%.SctO2下降相对最大值与△MMSE1无线性相关关系(r=0.06,P>0.05),SctO2为55%~65%的暴露时间与△MMSE1呈直线相关(r2=0.91,P<0.05).结论 在神经介入手术中,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SctO2下降有关,采用七氟烷维持麻醉的患者术后清醒更快,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丙泊酚维持麻醉者低.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