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小弯侧黏膜下肿瘤的临床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2018)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总结胃小弯侧黏膜下肿瘤 (SMTs) 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133例胃小弯侧SMTs患者的病历资料,排除合并其他上皮来源肿瘤、多发性SMTs以及术中偶然发现的SMTs.总结胃小弯侧SMTs的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肿瘤分布、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胃肠道间质瘤 (GIST) 与神经鞘瘤在上述方面的差异.结果 133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85例,平均年龄 (56.4±12.7) 岁.首诊情况或症状依次为体检发现、腹痛、上腹不适、黑便、体质量减轻、反酸、贫血、呕血、幽门梗阻.胃小弯侧SMTs总体术前确诊率75.9% (101/133),胃镜检查+内镜超声检查 (EUS) 和腹部CT的术前确诊率分别为78.7%和68.8%.手术方式分别为内镜手术10例,开腹手术60例,腹腔镜手术63例.胃部切除术式包括胃部分切除术94例,胃大部切除术21例,全胃切除术8例.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6.8%,常见并发症有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肠梗阻、术后出血、管腔狭窄.术后总结胃小弯侧SMTs病理类型分别为GIST 98例 (73.7%) 、神经鞘瘤21例 (15.8%) 、平滑肌瘤6例 (4.5%) 、异位胰腺6例 (4.5%) 、脂肪瘤1例 (0.8%) 、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0.8%).GIST组与神经鞘瘤组比较,GIST组中术前血红蛋白浓度<110 g/L的人数多于神经鞘瘤组,GIST组的术前确诊率高于神经鞘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分别<0.05和0.01).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肿瘤胃壁内分布、生长方向、长径、浸润黏膜、突破浆膜和伴有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结论 胃小弯侧SMTs术前确诊率不高,GIST、神经鞘瘤是较为常见的病理类型.术前需完善EUS,根据肿瘤性质、位置、来源层面合理选择手术方式,警惕术后管腔狭窄及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