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黏蛋白分子-3 mRNA表达量预测克罗恩病病情程度的意义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 (Electronic Edition)(2013)

引用 0|浏览1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im-3)在不同病情程度的克罗恩病(CD)小鼠模型建模前后的差异性表达及机制,寻找CD的新型血液标志物。方法80只小鼠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经肛门灌肠建立克罗恩小鼠疾病模型,分为4组,高浓度组(n=10),中浓度组(n=50),低浓度组(n=10),对照组(n=10),中浓度组于给药前、给药第2天,给药第7天,给药第14天,给药第21天5个时间点随机取10只小鼠,其余各浓度组以及对照组于造模后14 d取小鼠外周血行RT-PCR实验测定Tim-3 mRNA的含量,同时ELISA实验测定外周血中IL-4以及INF-γ的含量,取小鼠结肠切片后行HE染色,了解Tim-3 mRNA含量与其他各指标的关联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小鼠的CD模型,造模药物浓度越高,小鼠的病理学评分越高,病情越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4 d内,Tim-3 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14 d后表达量趋于平稳。平稳期,外周血中Tim-3 mRNA的表达量在高浓度2,4,6-三硝基苯磺酸组(2.12±0.24),中浓度组(1.68±0.18),低浓度组(1.37±0.12)以及正常对照组中(1.00±0.00)的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Tim-3的含量在CD小鼠模型起病急性期渐进性增加,给药7 d后趋于稳定,稳定期的Tim-3含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CD病情程度的预测指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敏感性。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