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梢斑螟在藏东南高山松上的生物学特性

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20)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研究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 (Ratzeburg))在藏东南高山松上的生物学特性,为监测和防治该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藏东南选择4块有代表性的高山松林进行野外观察,每7d从观察林地采集5个有虫球果于室内解剖,测量其中的赤松梢斑螟幼虫形态指标;然后将赤松梢斑螟幼虫饲养在室外水培枝高山松球果中,观察其取食、结茧、羽化、交配、产卵、孵化、越冬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赤松梢斑螟成虫雌雄同型,体长13~17 mm,翅展23~28 mm;老熟幼虫体长约12 mm,头宽约2.5 mm,头部黑褐色、有光泽;初龄幼虫乳白色,后渐变为淡红色,腹足趾钩单序环式,臀足趾钩双序缺环式;卵呈卵圆形,黄白色;蛹体长约13 mm,宽约3.5 mm,尾部有6根臀棘.赤松梢斑螟在藏东南高山松上1年发生1代,以幼虫危害高山松当年生球果并以幼虫越冬,幼虫期约300 d、5龄,蛹期约40 d,成虫期约8d,卵期约10 d.赤松梢斑螟成虫多数白天上午羽化,次日傍晚交尾,交尾时间长达6~9h,幼虫一果一虫,无转移危害现象;被害球果畸形,结实不良.[结论]赤松梢斑螟危害高山松球果,成虫和卵阶段在球果外,幼虫和蛹阶段在球果内,有较强隐蔽性.每年6-7月是防治赤松梢斑螟的关键期.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