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新发术后房颤危险因素分析

Tianjin Medical Journal(2017)

引用 4|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单纯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NCAB)新发术后房颤(POAF)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例单纯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存在POAF分为POAF组(52例)和非POAF组(148例).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将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POAF发生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 POAF发生率26.0%,多发生于术后1~3 d.与非POAF组相比,POAF组年龄、年龄≥62.5岁比例、左房直径(LAD)≥35 mm比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围术期输悬浮红细胞(RBC)量均升高,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延长,但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降低(P<0.05);其中,高龄(≥62.5岁)、LAD增大(≥35 mm)、较高的围术期RBC输注量是ONCAB术后发生POAF的危险因素,较高的LVEF是POAF的保护因素.年龄、输RBC量、LAD及LVEF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2.5岁、1 U、35.5 mm及0.34.结论 ONCAB术后POAF的发生与老龄(≥62.5岁)、LAD增大(≥35 mm)、围术期输注RBC量具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临床预测POAF的发生.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