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白草幼苗期抗旱性比较研究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20)

引用 3|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白草广泛分布在西藏干旱、半干旱地区,其根茎系统发达,抗旱能力较强.本文以西藏12个地区的野生白草为材料,在中科院拉萨高原农业生态综合试验站研究野生白草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特性,并用隶属函数法对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拟筛选出抗旱能力较强的白草种类.实验采用5种不同水势(0,-0.7,-1.4,-2.1,-2.8 MPa)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12份白草幼苗体内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叶绿素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水势的下降,白草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和消除平衡受到破坏,导致膜脂过氧化,产生丙二醛,加速叶绿素的分解;通过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从外界吸水来抵御干旱.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丙二醛的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脯氨酸和叶绿素的含量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利用隶属函数法对 12个地区白草幼苗的抗旱性进行综合性评价,研究得出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谢通门>林周>索县>当雄>定日>南木林>吉隆>林芝>普兰>定结>隆子>萨迦,表明谢通门、林周和索县白草的抗旱性较强,其是否适宜在西藏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尚需进一步研究.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