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引导下聚焦超声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2017)

引用 1|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MR引导下聚焦超声术(MRgFUS)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5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行MRgFUS治疗。治疗后即刻行盆腔MRI增强扫描,记录无灌注区(NPV)体积并计算无灌注区体积比(NPV%)。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及长期随访过程中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及标准化SSS评分变化(ΔSSS)。治疗后12个月复查MRI,记录肌瘤体积、肌瘤体积变化(ΔV)。观察治疗和随访中的不良反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Wilcoxon检验(非正态分布)比较治疗先后连续变量均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正态分布)或Spearman法(非正态分布)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相关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共31个肌瘤进行了MRgFUS治疗。22例完成了12个月的随访;15例接受远期随访,随访时间34~66个月,平均(55±11)个月。术后即刻NPV为4.5~295.0 cm3,中位数为37.0 cm3;NPV%为6%~94%,平均(64±23)%。术后标准化SSS评分呈持续下降趋势,其中术后1、3、6、12个月及远期随访的标准化SSS评分与术前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NPV%与术后1周的标准化SSS评分呈正相关(r=0.552,P=0.005),而与其余各随诊时间点的标准化SSS评分无相关性(P>0.05)。术后12个月复查子宫肌瘤体积减小,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ΔV与NPV间具有相关性(r=0.587,P=0.017)。子宫肌瘤体积、ΔV与标准化SSS、ΔSSS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经MRgFUS治疗子宫肌瘤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MRgFUS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