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囊状动脉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2013)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观察囊状动脉瘤形成过程中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分析兔实验性囊状动脉瘤形成过程的蛋白质组学变化,比较不同形成阶段(0、3、7、14、28 d)囊状动脉瘤组织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结果 113个蛋白点在各实验组间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蛋白含量比值≥1.5,P<0.01);经质谱分析,15个蛋白质被确定.其中转铁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钙通道蛋白TRPC1A和碳酸酐酶6个蛋白质功能涉及细胞代谢;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γ非肌动蛋白、SM22和微管蛋白等5个蛋白质与细胞骨架与平滑肌细胞凋亡有关;谷胱甘肽S转移酶、维生素D3结合蛋白、膜联蛋白-1和纤维蛋白原与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有关.结论 应用蛋白质组技术分析实验性囊状动脉瘤形成过程中蛋白质组变化,表明细胞损害和炎症等机制可能参与了囊状动脉瘤的形成.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