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猪隐动脉穿支皮瓣动物模型的建立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2019)

引用 1|浏览1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研究小型猪隐动脉(SA)及其穿支的解剖学特点,为穿支皮瓣相关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动物模型.方法 2018年5月至2018年8月,将6头7月龄、体质量约25 kg的活体小型猪麻醉后放血处死.在髂前上棘水平离断躯干,于左、右髂外动脉分别灌注乳胶-氧化铅混悬液后冷冻固定,CT扫描三维重建双后肢的动脉.显微解剖观测双侧SA及其穿支的起源、外径、走行、分布等.结果 1侧后肢因灌注液渗漏较多舍弃,余11侧后肢灌注效果可.股动脉在大腿中部穿股内侧肌和缝匠肌后续为SA,膝以上走行于股内侧肌与股薄肌之间,膝以下走行于小腿内侧肌肉表面,在内踝处发出若干小分支分布于跗关节及跟骨,并与胫后动脉有丰富吻合支,有内、外侧2条伴行静脉.SA在大腿中部起始点至内踝尖长为(14.86±0.76) mm,起始处、胫骨内侧髁处和内踝尖处外径(1.73±0.15) mm、(1.50±0.12) mm和(1.30±0.13) mm.11侧后肢共发出皮穿支79条,平均(7.09±1.16)条/侧,外径0.10~0.78(0.40±0.13) mm.结论 猪的SA体表投影和解剖位置较为恒定,血管口径较粗,穿支数量较多,可作为皮瓣相关研究和显微外科技术训练的可靠动物模型.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