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测量正常成人男女性髋臼前柱解剖学参数的临床意义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18)

引用 1|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背景:髋臼前柱外形复杂,周围有股动脉、股神经等重要结构,固定螺钉进入髋臼内亦时有发生,目前关于骨盆髋臼前柱骨折钢板内固定技术的定量解剖学资料较少.目的: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与测量分析正常成人髋臼前柱切面的数字解剖特点,比较男女骨盆的性别差异.方法:对30例(男女各半)正常成人骨盆行CT扫描,获取数据,利用Materialise Mimics Innovation Suite 16.0软件测量以骨盆界线为参考线切片,以闭孔沟、髂耻隆起、髂前下棘、髂前上棘为参考标志,将男、女各15例(30侧)髋臼前柱自闭孔沟到髂前上棘段对应界线以5 mm为层厚进行切片,切线与界线垂直,切面与前柱上面垂直,测量各切面距离界线5,10,15 mm点到髋臼的切线角度及长度,以及髋臼前后缘到髂前下棘、髂耻隆起和耻骨结节的垂直距离.结果与结论:①髋臼前柱从闭孔沟到髂前上棘切面,侧别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不论男、女,第5层切面的切线角度最小,第6层切面的切线长度最长;男、女性别比较除第2层切面5 mm点长度和角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女性大于男性;③结果提示:a.不同骨折范围,不同固定钢板位置,其置钉角度和螺钉长度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只能按照以上的区间范围选定,而不能固定到一定数值,最准确有效的设计置钉角度和长度应该针对每个患者设计个体化的置钉参数;b.运用 Mimics软件可对成人髋臼前柱骨折的 CT 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可测出多项指标,为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