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痛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2014)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一些癌症(如胰腺癌、头颈部癌、骨肉瘤)在原发部位产生疼痛,而许多常见的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肺癌等常转移到多个骨组织(椎骨、肋骨、髋关节、股骨、胫骨),引起明显的骨癌痛[1]。骨癌痛初期表现为钝痛,并随着时间发展不断加强[2],随着骨骼上肿瘤继续生长就会出现第二类癌性疼痛--突破痛,一种像火烧一样的短暂性疼痛,常发生在原本用阿片类药物治疗已稳定的患者身上,由于突破性疼痛发作常常是急性且难以预料的,所以疼痛常剧烈且难以完全控制[3]。目前,骨癌痛在临床上主要是通过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阶梯止痛”的方法治疗。开始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然后过渡到联合使用 NSAIDs 与温和的阿片类药物,最后用NSAIDs加强效阿片类药物。此外还有其他辅助疗法帮助控制癌痛,如放射治疗、放射性同位素、神经阻滞、抗癫痫药(如加巴喷丁、卡马西平)、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咪嗪)和类固醇类等[4]。但是这些疗法都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并且不能完全控制癌痛的发展。所以迫切需要开发不良反应少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新镇痛疗法。本文对骨癌痛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