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棉区秸秆还田下机采棉的氮肥用量和利用率研究

Cotton Science(2016)

引用 4|浏览10
暂无评分
摘要
提高种植密度、优化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DPC)化控技术是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棉田的基本管理措施,秸秆还田则是实现农作物化肥零增长的技术途径之一.于2013-2014年在河北省河间市秸秆还田地块,研究了密度、DPC化控和氮(Nitrogen,N)肥用量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和N的积累与分配以及N肥利用率的影响,其中2013年蕾期和花铃期降水量大,2014年比较干旱.研究结果表明,与低密度(6.75×104株·hm-2)相比,高密度处理(11.25×104株·hm-2)在干旱年份的籽棉产量和N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8.1%和7.4%,N回收率也显著增加25.5百分点,达到41.6%.与清水对照相比,DPC化控的籽棉产量、N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在多雨年份分别显著提高39.2%、43.3%和212.8%,N回收率略增加但差异不显著.提高密度促进了干物质积累,但降低了多雨年份的收获指数;DPC化控的生物量较低,但在多雨和干旱年份均可提高收获指数.N肥用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表现出低N处理(105 kg·hm 2)的产量高于中N处理(210 kg·hm-2)和高N处理(315 kg·hm-2)的趋势.低N处理2年的N肥偏生产力分别为24.5 kg·kg1和54.4kg·kg-1,回收率分别为45.2%和41.0%,显著高于中N处理和高N处理.综上所述,增密和DPC化控相结合,有利于机采棉田干物质的积累及向产量器官的分配,有利于维持产量的稳定性;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棉田的适宜施N量可降至105 kg·hm-2.
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use efficiency,cotton,stalks recycling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