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红壤钾有效性研究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2015)

引用 4|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长期不同施肥可改变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及土壤pH,进而影响土壤钾素有效性. 本研究利用始于1990年的祁阳旱地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钾素有效性的变化情况,为指导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不施肥( CK)、施氮磷化肥( NP)、施氮磷钾化肥( NPK)、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4个处理. 采用生物耗竭方法,以玉米苗为供试作物,在施用氮磷肥不施钾肥的条件下连续种植5次,测定每次种植20 d后玉米钾素含量及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 [结果] 1 )土壤速效钾含量随耗竭种植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22年不同施肥土壤速效钾含量存在差N,耗竭种植后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表现为: CK处理在第二次种植后土壤速效钾含量降至"最低值",NP处理在5次耗竭种植后土壤速效钾含量接近"最低值". 5次耗竭种植后CK和NP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了45.2和41.7 mg/kg,降低幅度分别为65.9%和60.4%;NPK和NPKM处理分别降低了171.0和390.3 mg/kg,降低幅度为73.4%和81.3%. 2)22年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缓效钾含量高低顺序为NPKM >NPK >NP >CK,5次耗竭种植后土壤缓效钾含量顺序未发生变化. 5次耗竭种植后CK和NP处理土壤缓效钾含量分别降低了54.0和77.0 mg/kg,降低幅度分别为46.0%和53.8%;NPK和NPKM处理分别降低了41.0和55.0 mg/kg,降低幅度分别为27.2%和22.5%. 3)玉米钾素带出总量的大小顺序为NPKM>NPK>CK>NP,NPKM处理玉米钾素带出总量是NPK处理的3.1 倍, NPK处理是NP处理的1.9 倍. 4 )采用Elovich方程对土壤钾素供应能力进行模拟得出土壤供钾能力的大小顺序与实际顺序一致,从方程决定系数和标准误差角度判断一级动力学方程对CK和NPKM处理的拟合效果较好,Elovich方程对NP和NPK处理的拟合结果较好. 5)土壤速效钾(X1)、缓效钾(X2)、全钾(X3)含量和土壤pH(X4)与玉米钾素带出量(y)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438.90+0.33X1 +0.22X2 +22.14X3 +18.44X4(R2 =0.995),X1(土壤速效钾含量)与y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 P<0.05 );逐步回归方程为y=-107.36+0.38 X1 +25.16 X4 ( R2 =0.985 ) ,X1 (土壤速效钾含量) ,X4 (土壤pH)分别与y达到极显著( P<0.01 )和显著( P<0.05 )正相关水平. [结论]基于耗竭种植条件下玉米钾素带出量,旱地红壤长期不同施肥后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 NPKM)处理的土壤钾素有效性高于氮磷钾化肥( NPK)处理,不施肥( CK)和施氮磷肥( NP)处理. 土壤钾素供应能力及累积供应量的大小顺序表现为NPKM >NPK >CK >NP. 旱地红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pH与玉米钾素累积带出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5 ).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availability,long-term fertilization,red soil,potassium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