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pH和Olsen-P的垂直变化特征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4)

引用 7|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对潮棕壤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土壤pH和Olsen-P在0~150 cm土体10个土层中的垂直分布情况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pH和Olsen-P含量的剖面分布差异显著,说明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pH和Olsen-P有较大影响.林地和撂荒地0~5 cm土层pH分别为>7.0和6.5~7.0,玉米地0~20 cm各土层土壤pH基本为6.0以下;20 cm以下各土层中的pH,水稻田土壤呈微碱性,玉米地和撂荒地接近中性,林地呈微酸性.土体中Olsen-P平均含量为撂荒地>林地>水稻田>玉米地.水稻田和玉米地0~20 cm的3个土层Olsen-P含量明显高于20~80 cm的4个土层,表明耕地土壤由于施P肥而导致的P素表聚性;林地和撂荒地0~5 cm土层的Olsen-P含量大大高于5~80 cm 的6个土层,这可能与林地和撂荒地的P素生物归还及基本不受人为扰动有关.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各层次Olsen-P含量垂直分布的散点折线图呈现出较为相似的特征.80 cm 以下的3个土层Olsen-P含量接近或超过表层土壤,主要是受母质层相对较高的全P含量影响所致,也可能与地下水作用有关,不过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aquic brown soil,ph,land us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