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复合污染过程VOCs对O3与SOA的生成潜势

Huan jing ke xue= Huanjing kexue(2017)

引用 14|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通过对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GPACS)的历史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P1(2011-09-02~2011-09-05)和P2(2012-06-12~2012-06-15)期间发生典型灰霾过程并伴有高臭氧(O3)值事件的发生.在P1和P2复合污染过程中,日能见度变化范围分别为5.78~6.91 km和5.60~9.25 km,最大8 h O3体积分数分别为92.14×10-9和91.29×10-9.在检测到的55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中,烯烃和芳香烃的活性最高,对等效丙烯浓度和最大O3体积分数的贡献分别为41%、39%,28%、54%(P1过程)和35%、46%,22%、61%(P2过程).利用气溶胶生成系数(FAC)估算污染过程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潜势,发现烷烃、 烯烃、 芳香烃对SOA的生成潜势分别占13.2%、21.4%、65.4%(P1过程)和4.6%、13.8%、81.6%(P2过程).甲苯、 异戊二烯、 乙苯、 间/对二甲苯是对O3与SOA生成贡献大的物种.污染物从城区的输送、 持续静小风、 高温低湿以及强烈辐射共同导致这两次灰霾过程中高臭氧浓度事件的形成.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Guangzhou,combined pollution process,formation potential,ozone (O3),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SOA)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