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CT小肠成像、小肠造影及回结肠镜对克罗恩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mag(2010)

引用 23|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比较4种影像技术方法在小肠克罗恩病(C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7例经临床病理诊断为小肠CD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腹痛、消瘦、腹泻或发热、大便潜血阳性等症状体征,进行回结肠镜、CT小肠成像(CTE)、胶囊内镜(CE)、小肠造影(SBFT)检查,发现异常患者则具体记录病变部位、性质,并对单项检杳及两项检查联合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57例CD患者中50例完成了回结肠镜检查,33例发现回肠末端溃疡(66.00%),17例回肠末端正常;CTE 34例,发现小肠病变29例(85.29%);CE 27例,其中1例发生CE在胃内潴留未达小肠,发现小肠病变26例(96.30%);SBFT 39例,发现小肠病变26例(66.67%).CE诊断CD的阳性率最高(96.30%),而回结肠镜最低(66.0%),4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种检查方法联合的诊断CD的阳性检出率:CE+CTE为92.86%(13/14),SBFT+CTE为90.91%(20/22),CE+回结肠镜为95.65%(22/23),CE+SBFT为100%(17/17),回结肠镜+CTE为89.66%(26/29),回结肠镜+SBFT为77.78%(28/36),两种检查联合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结论 CE、CTE诊断轻度、中度CD的阳性率比SBFT高,CE发现早期黏膜病变较好,CTE发现肠壁及肠外病变较好,最重要的是CE及CTE可应用于非梗阻性小肠CD患者,传统技术如SBFT或回结肠镜阴性或不能明确诊断时,CE还可用于解释临床症状、随访及指导治疗.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