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中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

Zhonghua xin xue guan bing za zhi(2014)

引用 2|浏览4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时期中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了解时代变化对患者人群特点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两组病例来自不同时期的两个国际大规模NSTE-ACS临床试验中所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中国患者.共入选1 473例NSTE-ACS患者,其中749例来自1999年4月至2000年12月我国38个中心开展的组织评估缺血综合征策略登记(OASIS)研究(OASIS组);另724例者来自2007年4月至2008年6月我国24个中心参与的对比NSTE-ACS治疗的国际随机研究(TIMACS组).随访时间均为患者入选之日起的180 d.比较其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 与OASIS组比较,TIMACS组的患者年龄较大[(64.2±10.1)岁比(58.7±10.2)岁],男性比例较少[66.3%(480/724)比74.4%(557/749)],入院时血压较低,有较多的既往介入治疗史[9.4%(68/724)比6.4%(48/749)]、卒中史]8.8% (64/724)比5.1%(38/749)]、高血压史[62.8% (455/724)比56.6%(424/749)]和糖尿病史[23.3%(169/724)比16.2%(121/749)]的患者,而冠心病史]37.4%(271/724)比59.1%(443/749)]和心肌梗死史[12.0%(87/724)比27.6% (207/749)]的患者所占比例较低(P均<0.05).住院期间TIMACS组PCI治疗比例较高[74.9%(524/724)比49.3%(369/749),P<0.001].住院期间,出院带药和180 d随访时TIMACS研究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调脂药等]应用比例及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OASIS组(P均<0.05).180 d随访时TIMACS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OASIS组[13.3%(96/724)比25.2%(189/749),P<0.001],特别是顽固性心绞痛[5.2%(38/724)比22.6%(169/749),P<0.001]明显减少.应用Cox回归模型对基线水平和住院期间相关治疗进行校正后,TIMACS组发生联合终点事件(HR =0.39,95%CI:0.29~0.53,P<0.001)和顽固性心绞痛或心绞痛再入院事件(HR =0.17,95%CI:0.11 ~0.25,P<0.001)的风险降低.结论 TIMACS研究的患者在PCI治疗、冠心病二级预防等方面优于OASIS研究,180 d随访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明显少于后者.提示随着国内外指南的更新和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中国在NSTE-ACS治疗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