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玻璃结节中实性成分对肺腺癌术前CT诊断的价值

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4)

引用 6|浏览2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CT术前预判磨玻璃样肺腺癌病理类型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1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磨玻璃结节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以手术病理又分为,浸润前病变、微浸润腺癌(MIA)及浸润性腺癌(IAC).A组101例,在CT图像上测量病灶的大小、磨玻璃成分所占比例、病灶内实性成分的长径、最长径及大小,用来建立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CT诊断标准.B组42例,评估上述CT诊断标准的准确性.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项诊断指标在浸润前组和MIA、MIA和IAC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Spearman检验病灶大小、实性成分长径、最长径、大小及病灶磨玻璃成分所占比例与病理类型均存在相关性(P=0.000).通过绘制ROC曲线得浸润前组与MIA间各诊断指标的诊断价值中等(AUC在0.70 ~0.90);MIA与IAC间病灶大小和实性成分最长径的诊断价值中等(AUC在0.70~0.90),病灶实性成分长径、大小及磨玻璃成分所占比例诊断价值较高(AUC>0.90).将A组所得的诊断界值用于评估B组病灶的病理类型,经检验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标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的大小、磨玻璃成分所占比例、病灶内实性成分的长径、最长径及大小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1.43%、76.19% 、90.05%、90.05%、88.10%.结论 术前CT检查可依据病灶内实性成分、磨玻璃成分所占比例及病灶大小评估病灶的病理类型.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lung adenocarcinoma,computed tomography,ground-glas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