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家兔肺不同区域有效血流灌注变化及肺保护性通气对其的影响

Zhonghua nei ke za zhi(2004)

引用 24|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家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肺不同区域有效血流灌注变化及肺保护性通气对其的影响,探讨ARDS所致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静脉注射油酸的方法建立家兔ARDS模型,应用PIM-Ⅱ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扫描仪观察不同肺通气模式[(大潮气、小潮气+外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大潮气+俯卧位、俯卧位+小潮气 +PEEP]下肺不同区域(肺上区、肺下区腹侧和肺下区背侧)局部有效血流灌注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家兔静脉注射油酸后,(1)肺不同区域氧合指数明显下降,应用肺保护性通气(小潮气+PEEP,俯卧位+小潮气+PEEP)后氧合指数明显改善;(2)肺不同区域局部有效血流灌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肺下区背侧最为明显,肺下区腹侧次之,肺上区变化最小,应用肺保护性通气后,小潮气+PEEP对改善肺下区背侧胸膜下肺局部有效血流灌注的效果不如俯卧位+小潮气+PEEP.结论小潮气+PEEP、俯卧位+小潮气+PEEP均可良好改善肺局部有效血流灌注,其中俯卧位+小潮气+PEEP效果尤为明显;右-左分流导致的肺内分流可能是ARDS发生严重进行性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effective local blood perfusion,compensatory ventilation,different lung area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