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氟尿嘧啶口服新剂型S-1节拍性化学治疗抑制裸鼠LCI—D20原位移植瘤的血管形成

Zhonghua gan zang bing za zhi = Zhonghua ganzangbing zazhi =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2009)

引用 0|浏览1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氟尿嘧啶口服新剂型S-1(替加氟、吉美嘧啶.奥替拉西按物质的量1.0:0.4:1.0构成)节拍性化学治疗抑制人高转移肝癌LCI-D20模型血管形成的作用. 方法采用治疗剂量及节拍性剂量的氟尿嘧啶口服新剂型S-1治疗30只LCI-D20模型裸鼠,分为对照组及实验A、B、C、D组.用药28 d后处死裸鼠,收集并记录肝脏、腹腔及肺的肉眼可见瘤灶,称取瘤总质量即为该裸鼠的肿瘤负荷;以鼠抗-CD34(1:50)为第一抗体,EnVision(rat)为第二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肿瘤区内染成棕褐色单个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簇作为一个微血管计算,在高倍显微镜下(×400)随机计数5个视野,取平均数作为其微血管密度值-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实验数据比较采用完全随机方差分析.结果 对照组及实验A、B、C、D组裸鼠瘤质量分别为(2.01±0.29)g、(0.38±0.19)g、(1.12±0.27)g、(1.38±0.33)g、(2.27±0.5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6,P<0.01);微血管密度分别为39.57±2.50、19.90±2.59、5.93±3.33,17.10±2.32、29.53±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61,P<0.01);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08%±3.20%、44.37%±2.34%、31.73%±2.52%、19.83%±0.33%、8.25%±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76,P<0.01).VEGFmRNA和bFGF mRNA的表达,对照组最高,A组略低,C、D组次之,B组最低;TSP-1 mRNA的表达,B组最高,C、D组略低,A组次之,对照组最低.结论 氟尿嘧啶口服新剂型S-1对肝癌LCI-D20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节拍性应用氟尿嘧啶口服新剂型S-1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明显,对肿瘤细胞的凋亡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肿瘤组织VEGF、bFGF,TSP-1的表达有调节作用.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