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R血管成像比较两种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Imaging and Therapy(2012)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应用MRA对比观察一次注血法和二次注血法制造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差异.方法 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一次注血组(17只)和二次注血组(18只),分别以生理盐水(对照组)及自体动脉血(注血组)注入枕大池.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3、5、7、9、11天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MRA技术观测基底动脉管径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动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基底动脉管径造模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次注血组造模后3天神经功能损伤最明显,基底动脉于造模后1天发生收缩痉挛,于造模后3天痉挛达到高峰,管径为造模前的68.18%,后逐渐恢复正常.二次注血组造模后5天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最明显,基底动脉于造模后1天发生收缩痉挛,于造模后5天痉挛达到高峰,管径为造模前的56.72%,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是制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良好方法;采用MRA技术可活体观测脑血管痉挛.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odels, animal,Subarachnoid hemorrhage,Vasospasm, intracranial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