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藏、汉族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对液体耐受能力的差异及对策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2006)

引用 5|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海拔3 658m)藏、汉族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休克早期对复苏液体耐受能力的差异及对策.方法通过对332例高原世居藏族(A组)、216例高原移居汉族(移居高原3个月以上,B组)和18例急进高原汉族(进入高原1周以内,C组)中度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研究,找出他们的早期液体复苏的特点及规律.结果 C组患者早期可耐受晶体液为失血量的1~1.5倍,维持血压所需的胶体液用量约为失血量的1~1.5倍(晶胶比约为1:1), 总量不超过总失血量的2.5倍,输液速度以0.5~1.0ml/(kgB.W.·min)为宜;B组患者可耐受的晶体液为失血量的1.5~2倍,维持血压的胶体液用量约为失血量的0.75~1倍(晶胶比约为2:1),总量不超过3倍,输液速度先快[1~1.5ml/(kgB.W.·min)]后慢;A组患者晶体液可达3~4倍以上,早期可不输或输0.5倍失血量的胶体液(晶胶比约为4:1), 耐受快速输液1.5~2.0ml/(kgB.W.·min).结论 C组患者液体耐受能力显著低于B组患者,B组又显著低于A组.提高晶胶液体比例、放慢输液速度、延长持续复苏时间、保护肺脑组织细胞、应用高渗液体等措施可增加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液体输入量.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hemorrhagic shock,high altitude,fluid resuscitati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